隨著《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十四五"礦山安全生產規劃》等政策深入推進,井下人員精確定位系統已成為礦山智能化改造的強制性要求。不論是政策強制要求,還是實際風險管控以及數字化建設的數據需求,區域定位均漸漸無法滿足。
新田嶺鎢業定位項目
湖南有色新田嶺鎢業是世界500強中國五礦集團骨干子企業,作為國內鎢產業重要企業,公司一直以來積極推廣使用先進技術,加速礦山數字化、網格化、智能化改造升級。在年處理120萬噸鎢礦、鎢精礦回收率86%以上的產能規模下,企業著力通過高精度定位技術等先進技術的應用,破解井下人員管理難題。
PART/01 管理難點
1、礦山原有RFID系統僅能實現區域定位(定位精度在幾米至幾十米不等),無法精準識別人員進出重要區域,無法區分相鄰巷道人員。
2、井下多為巷道環境,發生意外后,應急響應無法快速定位受困人員,導致救援滯后。
3、原有系統存在數據延遲和覆蓋盲區,難以實時準確統計井下人員總數和人員區域分布情況,影響安全監管。
PART/02 方案概述
項目采用傳統UWB方案建設井下人員精確定位系統,通過與各業務系統深度聯動,實現數據融合與協同管控,最終集成構建“智能管控中心”。
定位系統主要由應用層、服務層、傳輸層和感知層構成。其中應用層對終端用戶提供滿足礦山最高標準AQ6210標準的煤礦井下人員精確定位系統軟件(涵蓋AQ/T2051-2016 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人員定位系統通用技術要求中所有內容)。
PART/03 技術優勢
該UWB定位系統具有高精度、高容量的特點,系統定位精度最高可以達到0.1m,實現精準定位全覆蓋。
且針對市場上UWB普遍存在的定位點位頻繁飄動的問題,四相對UWB芯片測量數據進行了底層清洗,極大程度解決了飄動問題,提高系統穩定性。
PART/04 方案價值
平臺集精確定位、監測監控、安全預警、人員考勤、應急救援等功能為一體,可對井下作業人員及設備進行實時位置監測,便于日常科學調度和安全管理,有效提高應急救援效率。
PART/05 硬件配置
項目感知層由本安型定位分站、讀卡器和標識卡構成,作為定位系統的核心設備,所用設備均通過國家煤安認證(MA)、礦用產品安全認證(KA)及防爆認證,符合礦山安全使用標準。
PART/06 應急演練實戰檢驗
2025年6月4日,新田嶺鎢業成功開展井下爆炸物品防燃防爆事故應急救援演練。
此次演練模擬井下維修硐室發生火情,公司智能管控中心利用人員精確定位系統與多系統進行聯動對接,自動發出報警信息,快速鎖定火源位置和失聯人員,迅速展開應急救援,有效避免了一起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的安全事故。其中,人員精確定位系統在應急演練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助力應急演練達到了預期效果目標,為后續實戰應急響應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
該系統不僅能夠通過實時定位受困人員及救援隊員的位置信息,幫助指揮中心快速制定精準的救援方案,大幅縮短救援時間;此外,系統記錄的動態軌跡數據還能為復盤優化救援流程提供科學依據。其常態化應用將進一步提升礦井安全防控能力,有效降低二次事故風險,同時為構建智能化、可視化的應急管理體系奠定基礎。
依托厘米級高精度實時定位技術,該系統成功實現了對礦山井下人員、車輛、設備等關鍵生產要素的精準定位與動態追蹤,為風險預警和應急響應均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撐,助力企業進一步筑牢了礦山安全生產防線。
隨著《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十四五"礦山安全生產規劃》等政策深入推進,井下人員精確定位系統已成為礦山智能化改造的強制性要求。不論是政策強制要求,還是實際風險管控以及數字化建設的數據需求,區域定位均漸漸無法滿足。新田
四相科技礦用人員接近防護系統UWB人員身份識別方案,可融合不同電子圍欄技術,在實現預警區域、危險區域分級報警管控的基礎上,還能滿足政策和實際場景中對人員身份識別的需求,支持不同報警邏輯組合,減少誤報警和非必要停機造成的生產損失以及無權限人員誤操作設備事故發生。
2025年4月3日,應急管理部印發《煙花爆竹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倉庫安全管理部分建設技術指南》,文中提出了對煙花爆竹企業人員定位的建設要求,要求實現庫房內作業人員數量超過核定人數時的報警功能。作為高危性傳統產業,煙花爆竹行業在傳承文化、